当前位置:

因为一张油画,我与中国结缘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肖和平 编辑:杨刚 2019-04-23 10:39:16
—分享—

5cbe311825367_watermark1.jpg

佳月(左)与李自健合影。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5cbe3114bdf30_watermark1.jpg

李自健为孩提时代的佳月画像。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4月18日,李自健美术馆正在为一场大型油画展布展。在忙碌的工作人员中,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孩做事十分卖力,尤其引人注目。她叫佳月,英文名Mathilde,是一名来自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荷兰籍留学生。采访她的过程轻松而又愉快,她在中文与英文之间无障碍切换,汉语表达清晰,普通话比记者还标准。

1岁零3个月的时候,李先生给我画像

故事要从19年前讲起。2000年5月,旅美画家李自健携《人性与爱》巡展欧洲。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展出时,一对气度温和优雅的老年夫妇每天都来观展,有时独自来,有时和家人朋友一起来。那时,他们的女儿Jacqueline正在物色一位画家为怀中才1岁3个月的孩子画像,她坚持认为只有油画的质感,最能留住孩子美好的时光。李自健油画的古典写实主义风格令Jacqueline震撼,更令她爱悦,李自健几乎是她心目中给小宝贝画像的最理想的人选。但是一个刚为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作画的殿堂级画家会愿意给一个普通的小孩作画吗?他正携画巡展世界,会有时间吗?当得知画家将在阿姆斯特丹作短暂停留的消息后,年轻的Jacqueline在父母的鼓励和丈夫的陪同下,鼓起勇气找到画家忐忑地表达了愿望。

没想到画家竟没有犹豫就友好地答应了。为了让小宝贝不拘谨,Jacqueline邀画家及夫人去家里边聊天,边画画。大家一起共度了愉快而美好的一天。

油画画好了,Jacqueline十分满意,彼此因画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一别几年,Jacqueline和先生关注着李自健的所有消息。而佳月一天天在父母对画家的念叨中,在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环境中长大,自然有一分中国情结,对一个陌生而又仿佛熟悉的国度充满向往。

两年留学生涯,我深深爱上中国

欧洲的孩子高中毕业、年满18岁后,父母一般都会鼓励孩子去独立做自己喜欢的事,以示长大成人。佳月迫不及待地选择到中国学习。

她给自己先安排了一次旅行,游览了上海、宁波、杭州和长沙,她对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对和善友好的中国人民感到十分亲切,仿佛上辈子就是这个国度里快乐欢喜的一份子,仿佛有如归的感觉。她又偕远道而来的父母拜访了李自健和他的夫人丹女士,感受到了画家一家的温暖与爱。

她选择在上海安顿下来,选修了复旦大学的中国文化与社会课程。她努力学习汉语,虚心请教老师,与同学们融洽相处。她说:“虽然我当时才18岁,第一次离开父母,但我几乎没有想过家,因为中国人的善良和中国热闹的气氛,太适合我了,我每天都开心快乐。”

今年春节过后,她决定花3个月时间来李自健美术馆当志愿者。她愉快地告诉记者:“李先生、丹女士和我的新同事们都热情地欢迎我,一直对我很好。我觉得在这里3个月的时间太短了,已经舍不得离开长沙了。能在这里做志愿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已经学了很多新的事情,已经到过长沙很多好玩的地方,吃过长沙火辣辣的食物,我的中文水平也提高得很快。我觉得中国就是我的家,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爱她!”

我愿像李先生一样,做个使者!

记者问佳月,将来有什么打算?佳月说,未来有两种可能,要么留在中国,要么回到荷兰,做与中国有关的工作。她说:“3个月志愿者工作结束后,我将要离开中国一段日子,我想我不在的日子会很想念这里的!我先回荷兰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将在英国的大学开始我早已注册的本科课程学习,专业是中国和俄罗斯研究。之后,我希望我能回到中国继续学习,读硕士博士,或者留在这里工作。如果因为一些原因不能留下来,那我也会做与中国有关的工作,我极愿意为中欧文化、经济交流作出我的努力。我愿像李先生一样,做个使者!”(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肖和平)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肖和平

编辑:杨刚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