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减负后“群众访”变“访群众”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洪虹 编辑:杨刚 2019-05-27 09:44:50
—分享—

    岳麓区集中清理整顿政务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举措,为王珊珊等基层工作人员减负不少。记者昨日来到学堂坡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发现王珊珊没有埋头写稿,正在窗口接待办事居民。

  王珊珊是学堂坡社区党建专干,此前是社区微信公众号、APP的写稿主力。“每周一、三、五都要推送文章,公众号和APP同步,社区每天搞活动,也要写。”她说,上级部门和居民对文章质量要求不低,更不能出错,一到写稿日,她就如履薄冰。

  5月20日,当写完学堂坡社区微信公众号《告全体粉丝书》最后一个字时,王珊珊长吁一口气。这天,学堂坡社区的微信公众号和APP同步关停,23个微信工作群经撤销、整合后变成7个服务群,专用于社区与居民的日常交流、活动通知等。

  办事大厅人来人往,有几个窗口却不见工作人员。社区党总支书记余海艳向记者亮出一份“错时工作值班表”:10名工作人员每天安排2名为“值班岗”,负责接待办事群众;8名安排为“走访岗”,分片包干上门服务居民;周六全天安排了人员值班,让居民办事不扑空。“得知社区周六有人值班了,特意过来反映楼上漏水的问题,没想到真有人,问题很快解决了。”社区居民高顺华说。

  谈及“坐班转值班”的变化,工作人员苏艳云最大的感触就是从电脑前松绑了,“这个星期上门服务居民10多户,以前就是周三和每月28日走访一下,平均一周也就五六户。”苏艳云说。

  “基层为网络减负叫好。”余海艳说,现在工作人员每月上户的天数由原来的5天增至10天,上户服务次数大约增加了2倍,从“群众访”变成了“访群众”。

  在对全区政务类网络平台的处理上,岳麓区对有信息发布需求,特别是承载服务功能、运营较好、影响力较大的网络平台予以保留,对其他政务类网络平台关停或者合并。数据显示,目前该区对149个政务类网络平台进行了清理,首轮关停128个,保留21个。“比如保留下来的‘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微信公众号,因为有景区信息的发布功能,又是景区对外宣传的窗口,予以保留。”岳麓区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初步统计,全区目前有相关工作群1511个,合并、解散工作群836个。

  记者了解到,岳麓区将5月份定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集中整治督查月,截至目前,区委下发文件同比下降34%。

   麓山快评

  减少网络虚功

  做实服务为民

  袁云才

  近日,岳麓区清理149个政务类网络平台,首轮关停128个、保留21个,另外合并、解散工作群836个,让基层工作人员从电脑前“松绑”,令人倍感轻松。抛开了网络上凑篇数、拉“粉丝”、集点赞的虚功,基层工作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一线干实事,离网络远了,离群众近了,这是整治后发生的最暖心的改变。

  任何类型的形式主义,不管它是旧瓶装新酒还是新瓶装旧酒,都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严重脱离实际,表现在具体工作上,就是没有把握好度。比如开会、发文,本来是传达指示、贯彻精神、布置工作的好方法,但过多过滥变成了“文山会海”,就是形式主义了。设置微信公号、APP等政务类网络平台也一样,这些平台本来是工作上的好帮手,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可如果设置得太多太滥了,不但变成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而且让群众无所适从,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试想,一个仅有几个人的基层部门,服务的群体并不大,业务的范围并不宽,设置一个微信公众号有多少人看?基层工作人员将大量时间精力用来打理这类没有多少阅读量的网络平台,疲于应付,哪还有时间去做好本职工作呢?

  可见,要克服形式主义,在很多情况下,关键在于把握好工作中的“度”。而衡量“度”的标尺,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政务类网络平台是大势所趋,但政府信息化建设不宜以行政手段强行推广和下任务,而要根据群众需求、遵照群众意愿来建设相关网络平台或提供服务。一句话,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工作,都不能背离服务群众的主旨。(全媒体记者 洪虹)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洪虹

编辑:杨刚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