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整整齐齐、有条不紊、环环相扣,甚至还拥有“自己的想法”——即便无人操控,也能高效运转。从衣食住行到国之重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在大江南北的制造一线,大国智造自带“美颜滤镜”,不少从业人员自发点赞:“智造的中国,就是这么好看!”
9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打造、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智造中国》大型融媒体报道在上海圆满收官。
硬核、机械,是很多人对制造业的第一印象,要把这样的题材拍好可不简单。话不多说,跟观察君一起“进厂”看看!
精选报道点
看“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打铁必须自身硬,报道选点选得好,拍照才能无烦恼。作为首次聚焦制造业领域的系统性融媒体报道,《智造中国》从筹备之初就定下了选点标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如何呈现一字之差背后的转型与升级?
节目联络各地工业主管部门,按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智能制造成熟度、代表性终端产品等多个专业维度推荐直播点,再由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进行多轮筛选后确定。最终在多省选取的16个直播点,不仅代表了国内各行业领域智能制造的先进水平,还兼顾了电视传播的可视性和生动性。
湖南长沙的两个直播点,聚焦行业自动化生产的前沿。在地上的重卡智能工厂,“钢板进、整车出”的无人制造流程井然有序,最快4分钟就能下线一辆重型卡车;在地下30米深的盾构机施工现场,工程师通过显示器监测盾构机高效工作,工作环境清洁安全,再无往日的尘土飞扬。
车头:正在涂装,即将出厂。
操作间显示器:我们就是工程师的“眼替”。
拖拉机技术哪家强?中国河南找洛阳。在“一五”时期就落户河南的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记者登车体验,第一视角展现了现代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带观众去核心生产线感受“前端生产可预判、末端产品可追溯”的智能制造。从手扶拖拉机到自动驾驶拖拉机,大国农机正蓄力,万千传统工业企业也正在智能制造升级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无人驾驶拖拉机下线,助力秋收“打前站”。
大国智造,不仅体现在5G的发展上,更体现在5G的制造速度上。在江苏,亚洲最大的光纤预制棒生产基地,每年生产的光纤可绕地球超2000圈,光纤拉丝时速可超过180公里。观众由衷感叹:“这就是中国速度!”
多机位并用
“钢铁硬汉”也能如此好看
选点只是第一步,拍照最关键,还得看角度。节目组探索“小快灵”的外场融媒体制作系统,通过航拍机、穿梭机等设备丰富拍摄视角,在直播报道中“大胆放飞”镜头。
看,镜头“翻山越岭”。在四川,这座始建于三峡工程建设时期的巨型工厂,长400米、高33米,空中天车纵横,地面装备轰隆。如何用镜头展现这个令人震撼的场景?镜头在各种大型装备间闪转翻飞,带观众在一镜到底的“工厂探险”中,领略老厂房的“蝶变新生”。
“工厂历险记”,惊奇不惊奇?
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镜头“内外兼修”,面面俱到。车内,记者坐在无人驾驶矿车里,介绍“大块头”身上的“大智慧”;车外,航拍镜头拉远,将人与装备置于广阔空间内进行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大块头”的轮胎比记者还高!
对于贴近民生的消费品工业,镜头则对准了观众最好奇的内容:产品都从哪里来?在全国最大的奶源生产输出加工基地,镜头开启“监工模式”,揭秘一盒牛奶的生产全流程。牧场里的奶牛有“电子身份证”追踪身体健康?无菌车间里,“瞬时消毒”“秒速灌装”等环节如何进行?看了直播就知道。
奶牛也有“电子身份证”。
在生产线的终端,盒装牛奶从两端汇聚在Y字型的交点,再流向包装线,宛如一片“牛奶瀑布”。从原奶到入库,十多道工序全程无人化作业,这样的场景在液态奶智能工厂不足为奇。
来来,我是一盒牛奶,虽然远观看不出来……
配专业文案
热搜话题带头权威科普
一根光纤,一盒牛奶,点开报道之前,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大国智造离我们如此之近。在《智造中国》报道播出期间,总台央视财经发布66个相关话题带头科普,多角度展示我国在智造领域的先进成就,#最快100秒下线一台发动机##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实现智能化突围##河北PM2.5平均浓度下降15.3%#等23个话题词登上微博热搜。
与此同时,工信部、国资委等官方平台及16省份地方融媒也结合报道内容深入解读,相关稿件总阅读量破亿次。不少网友评价,《智造中国》是“高颜值、能看懂的制造直播节目”,感叹“自豪感倍增!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据了解,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正在联合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编制“央视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旨在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科学系统的智能制造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动态反映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进程。持续观察大国智造,关注总台央视财经就对了!
来源:CMG观察
编辑:胡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