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新闻网4月15日讯(通讯员 万皓思)“娭毑,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得这么好,给您点赞呢!”“叔叔,这个废旧雨伞是可回收的呢,按金属类就可以了。”早上7点不到,湘腾琴岛小区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就迎来了投放垃圾的居民,督导员在一旁热心指导。
白鹤咀社区湘腾琴岛小区建成于2014年,共有6栋居民楼,总户数达690户,现有人口2415人。从2017年开始,小区以“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物业实施,居民参与”开展垃圾分类,全面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整体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湘腾琴岛小区于2021年4月10日正式启动“撤桶并点”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也就是撤除之前大量的、分散的垃圾桶,将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在集中投放点,实现垃圾分类精准投放、集中管理。为改变居民长久以来的投放习惯,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调研、论证、实践,湘腾琴岛小区决定这么干!
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启动仪式
首先,是建立了“1+3+N”的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共同抓好“撤桶并点”工作,“1”是党建引领,“3”是党支部、物业公司、自治小组三方共治,“N”是网格长、社会组织、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力量多方协同作战。前期的宣传引导很重要,小区党支部书记段芝兰和自治小组成员、党员林映日借助党群服务站的平台,发动了一批志愿者担任督导员,在每栋楼、集中投放点分别设岗督导,另外在地库安排2人流动巡查。这些督导员有年过70鹤发童颜的邻居爷爷,有和蔼可亲的隔壁奶奶,也有年轻美丽的孩子妈妈和温文尔雅的爸爸,还有可爱的小楼长们。他们经过专业培训,又有群众基础,既能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还能将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到各家各户。
每周一次工作调度会
其次,垃圾分类做得好,有效的运行机制少不了。小区结合实际情况,规范了以“赛”为着眼点的垃圾分类工作运行机制“1+2+3+X”,即制定一周1次工作调度会,开展每月2次入户指导,召开每季度3次督导员、分拣员工作推进会,“X”即小区垃圾分类线上打卡竞赛活动、楼栋流动红旗月竞赛活动、定点和集中垃圾分类主题宣传等活动。每个楼道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作为居民的网上议事厅,由配合“线下”垃圾分类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让更多居民和家庭加入到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变“要我垃圾分类”为“我要垃圾分类”。“湘腾琴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群”每晚9点准时召开线上会议,收集当天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会商解决,再将工作经验进行部署推广。
志愿者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垃圾分类任重道远,需要久久为攻。及时晒成效,也晒不足,为的是总结经验促提升。在小区内设置垃圾分类“红黑榜”宣传栏,红榜展示的是小区居民认真做好垃圾分类的场景,而黑榜上张贴的则是没有正确做好垃圾分类、随意乱丢垃圾的画面。通过“红黑榜”展示垃圾分类中积极正面的行为,曝光不文明行为,让居民们互相监督,提升垃圾分类参与效果。小区实施了“日统计、周通报、月推进、季度评选、年度表彰”制度,对小区家庭开展垃圾分类“季度之星”的评选,对优秀典型进行年度表彰,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好习惯,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按规分类的浓厚氛围,让垃圾分类也成为提升居民自治共治能力的契机。
垃圾分类投放现场
“集中分类近三天,工作进展一顺风。感谢干群同努力,齐抓共管到永恒。天蓝地绿山水秀,环境优美气象新。气一一象一一新!”这是湘腾琴岛小区居民创作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赞》中的话语,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支持、赞赏和自豪溢于言表。确实,垃圾分类要做好,离不开居民自治,居民自治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让更多富有活力的探索生长在末梢,为社会治理注入“源头活水”,合力把基层的末梢变成治理的“前哨”。
来源:岳麓融媒体中心
作者:万皓思
编辑:胡谦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jxqnews.rednet.cn/content/2021/04/15/918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