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枨冲古渡新颜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集政 编辑:吴戍疆 2024-07-31 16:43:55
—分享—

微信图片_20240731151503.jpg

文 蒋集政

枨冲村是浏阳市枨冲镇政府驻地所在,村以镇名,镇因村名。相传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巡视长沙郡,至城西40里处,见遍野橙树,林道逶迤,遂提名“橙冲”。“枨”为橙的一种,后来就演变为“枨冲”。村域面积20.8平方公里,辖48个村民组7800余人。

千年古渡老码头

枨冲村坐落在美丽的浏阳河畔,从周瑜巡视命名算起已1800余年,真正的“千年古村”。周瑜到枨冲,是否乘船沿浏阳河而上不敢妄猜,而古时人们逐水而居,水运是最便利的交通运输方式。发展水运,码头不可或缺。

嘉靖《浏阳县志》载,自明代开始,枨冲就是江西往来长沙的必经之地。枨冲村党总支书记李帅平介绍,枨冲老码头直至上世纪70年代,都是重要的货运码头,浏阳南区的货物都到这里装船,进长沙,入洞庭,“白日望帆影,夜卧听桨声”,便是当时枨冲码头的写照。来往的船夫渔民在码头停靠,经此到附近洞庭庙上香祭拜,祈求平安,洞庭巷因此而名。

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水运日渐式微,浏阳河畔早已不复当年桨声帆影的景象。1994年,随着下游水电站的建成,千年码头被淹没后废弃。如今矗立在浏阳河畔老码头屋场内的浏河灯塔,既是当年为河中迷茫的船只指引航向的标志,也是枨冲老码头水运繁华的见证。

静静流淌的浏阳河水中荒废的古码头,承载着枨冲人太多的乡愁:那曾经川流不息的船只,搭台唱戏的喧嚣,彻夜不熄的灯火,麻石街上叫卖的吆喝以及西南古道上的货郎声声……为了留住“河流的记忆”,唤醒村民记忆深处的乡愁,2021年,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打造老码头美丽屋场。

微信图片_20240731151507.jpg

“沿浏阳河老码头一带是枨冲集镇老街、河街所在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李帅平说,老码头屋场占地160亩,覆盖60户住户。屋场建设着力恢复老码头旧貌,新建老码头文化广场、匠心广场和沿河步道。

走进老码头屋场,一幅幅满载乡愁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一栋栋土砖泥墙的传统古居沿河而建,高低错落,门口插着酒号、茶旗,在夏日的清风里飘动,记录着当地的乡土风情,渔、船、码头等元素景观点缀在街巷村居间、掩映在绿树翠竹中……一艘名为“一帆风顺”的实景木船格外引人注目。

枨冲曾经水运发达,造就了一大批驾船、造船的能工巧匠。李帅平说,屋场建设中,村民王先凤、邱继发、李桂先、夏友全等4名老工匠重操旧业,历时10余天制造出一艘长12.8米、宽2.2米、船身高1米、桅杆高8.8米的实景船。“船头向东高昂,寓意迎着日出乘风破浪,事业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木船旁辑录着一段“船与礁石”的对白——船说:“这个时代,就像海浪,要想搏击浪潮,就得做一艘大船,无论潮起潮落,都得立于潮头,这样才算时代的弄潮儿。”礁石说:“真正能搏击浪潮的,恰恰是礁石。无论是哪个时代,想做大船的人太多,想做礁石的人却很少。我就做一块礁石!”看着,令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再走进古渡美丽屋场。古渡屋场占地面积约120余亩,涵盖37户住户及枨冲小学、枨冲卫生院等单位,辐射整个枨冲集镇,与老码头美丽屋场形成上下串联,与浏阳河对岸的平息村芳芷美丽屋场遥相呼应,是枨冲镇“一河两岸”沿河自然风光带重点打造区域。

古渡美丽屋场于2023年底建成,通过提质改造村庄内道路、庭院绿化及附属基础设施,修建草地、沿河休闲游道、农家亲子采摘园、清风亭等景观节点,在原渡口遗址上重建码头亲水平台,屋场的历史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修复,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提升。

沿河步道临河墙壁上有熊旦曦所作《枨冲古渡》,不想熊旦曦就在陪同调研的人群中。枨冲镇副镇长董小鸥说,熊旦曦是枨冲村委会干部,还是一名中医,平时喜欢舞文弄墨,《浏阳赋》《枨镇赋》《码头屋场记》等都出自他的手笔。听罢,不由肃然起敬。

屋场建设既能保护古渡码头传统旧貌,又能提升古村老街居住环境,得到村民大力支持,纷纷筹资筹工筹劳、共建共享共治:贝志湘捐出两栋老屋作为屋场公厕用地,刘有生让出近1亩土地作为屋场停车用地,肖闰让出自家前坪用于打造休闲凉亭,许多村民自发捐出家中老物件,为屋场建设点缀乡愁记忆。

岁月更迭,古渡新颜。如今的老码头、古渡口,虽然少了桨声帆影,但仍有晓雾晚霞,青山绿水间千年古渡的韵味还在,麻石码头上商贾云集的记忆犹存,可以在渡口凭栏追忆往事、拂柳吟诗,可以在凉亭悠坐品茶闲谈、道古论今,可以在草地露营烧烤、放飞心情……

微信图片_20240731151510.jpg

“两墓一庙”映风流

枨冲村历史悠久,千年古村的风雨沧桑,湘赣文化的交汇融合,铸就多元荟萃的文化底蕴,也孕育出彪炳历史的杰出人物。现存东晋易雄将军墓、民国政要刘人熙墓和石金山陶泗王爷庙,就是枨冲村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

易雄墓是浏阳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墓。易雄(257—322年),字兴长,浏阳人,司马承任湘州刺史时为舂陵令。因支持司马承举兵抗击大将军王敦背叛,后被王敦部将魏义攻破长沙所擒,押至武昌,英勇就义,以不畏死难而扬名天下。王敦之乱平复后,为表彰易雄忠义爱国,遗体被运回浏阳与夫人合葬于枨冲村将军洞。真可谓“一人死国,满门殉节,浩气凌云,樟树潭凝千载碧;晋史垂名,禹甸增辉,苍天有眼,将军洞瘗九州贤”。

易姓起源于战国时期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魏国上大夫姬恺(或魏恺),因食采于易水,赐姓易氏,称为易恺,为《万姓统谱》中易氏人物第一人。战国后,易恺后裔易万年于222年迁居浏阳,于257年生下易雄。从易雄始,易氏有世系可循,被尊为易氏始祖。一千多年来,全国各地易氏均奉易雄为始祖,不远千里来枨冲为其扫墓。

易雄墓是一处遵照谥封侯爵丧葬礼制,具有湖南本土特色的古墓葬,2005年被列为长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将军洞山下易雄墓山道入口处建有一座“忠愍坊”,坊柱上有一幅对联“易水育贤史惯千秋真不易,雄才亮节名传百代永称雄”。易雄墓是见证易雄生平事迹和历代侯爵品官丧葬制度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刘人熙(1844—1919年),字艮生,号蔚庐,浏阳人。先读私塾,后入长沙城南书院求学,同治三年(1864)考取秀才,同治六年(1867年)乡试考取解元。所谓解元,即当年乡试全省举人第一名,相当于现在全省“高考状元”。至今在刘人熙老家枨冲镇油蔗园,村民仍习惯称呼刘人熙“刘解元”。

鲜为人知的是,油蔗园至今留有一口古井,据说刘人熙从发蒙到秀才,从举人到进士,最终成为一代大儒,一直饮用此井水。枨冲镇镇长张会连介绍,同为浏阳人的羊城晚报记者陈小平慕名来此采风后,给这汪清泉取名为“解元泉”,并笑言:家乡学子都应来此一饮,以助考学高中!

刘人熙,学界称蔚庐先生,是维新志士谭嗣同和民国政要王芝祥老师,戏剧大师欧阳予倩外祖父,与谭人凤、陈炳焕并称为“湖南三老”。刘人熙逝世后葬于枨冲村,其墓由南北政府出资营造,历时两年竣工。墓葬遵照清代品官丧葬礼制而修,规模宏大,墓地占据整座山丘,仅墓围就占地600余平方米,有“小中山陵”之称。2014年,刘人熙墓被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金山陶泗王爷庙位于古渡屋场,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传说陶泗王爷是晋朝人,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偶遇浏阳河洪水暴发,为救百姓而献身,当地百姓感恩陶泗王爷而建庙朝拜,直至如今。庙前河中有一石矶,原来一直露出水面,下游漕门滩修建电站蓄水后,石矶淹没河水中,如今要逢电站开闸放水时方能一睹真容。相传矶底石洞内有一金鸭婆,故名“石金山”。灵棲石峡,威振金山之名,广为流传,正如庙宇门柱联所曰“威振金山壮一弘长赴,灵棲石峡引万众来朝”。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枨冲人。枨冲村因为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姿多彩,近年来,浏阳市相继在这里举办“铁人三项”比赛、民俗文化节、“春到万家”文化惠民等活动。2023年3月以来,枨冲村的“睦邻食堂”免费为村里独居五保老人、残疾老人及留守老人送餐,更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浸润的美好与温馨。

农村独居老人都是散居状态,住得近的,步行几分钟就能送餐上门,远的开车送餐也要10多分钟。为此,枨冲村组织党员、志愿者筹建“睦邻食堂”,成立厨师、采购、配送、后勤4个小分队。李帅平说,考虑到资金及人力问题,开始每周开展两次送餐服务。通过宣传动员,更多爱心力量汇聚到助力独居、残障、留守等困难老人中来,志愿者队伍从20多人扩大到60多人,同时积极打造“睦邻食堂小菜地”和“睦邻食堂大米仓”,确保老人就餐不忧……

产业融合助振兴

“枨冲村于2004年由原八角亭、枨冲、杨家垅、东湾、江山、佳园6个村合并而成,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一直是枨冲村的短板弱项。”李帅平说,枨冲镇是著名的“中国红炮之乡”,花炮产业是枨冲镇主导产业之一,枨冲村虽然有湖南复兴烟花制作有限公司等烟花企业,但对村集体经济贡献不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利用八角亭原影剧院改造成的商铺整体出租,以及村集体板栗林出租及新发展的金银花产业种植。

微信图片_20240731151513.jpg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根本,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是落脚点。”张会连认为,枨冲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在于依托枨冲古渡码头和山水人文景观,持续挖掘生态优势和文化内涵,走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枨冲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宣传墙上有《河流的记忆》《时光里的码头》实景剧演出情况介绍。由枨冲村河街周边50多位村民参演的《河流的记忆》情景表演,深度还原了以往枨冲人民沿河而生的生活场景,将浏阳河旋律环绕、商贾云集、水运繁忙之景象呈现在观众眼前,唤醒了许多曾经依水而居、沿河而生的人们心灵深处的乡愁。当地群众自编自演的沉浸式实景剧《千年河埠图》,充分融合枨冲元素,结合枨冲历史,展示枨冲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议论,认为枨冲村应延续地域自然人文特色,结合村庄整治,注重整合资源,将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提升、基础设施改造、建筑风貌保护相结合,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将《河流的记忆》《千年河埠图》进一步挖掘提炼,打造一台展现浏阳河古渡码头文化的实景剧定期演出,吸引更多游客。同时将古渡码头、晋代易雄将军墓、民国政要刘人熙墓连成一线,打造易雄文化馆、刘人熙文化馆、文旅驿站等,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逶迤浏阳河是枨冲最美的风景,桨声帆影是枨冲最美的乡愁。李帅平说,枨冲村要拉长沿河风光带,打造连片景观,在老码头区域设置复古美陈,重现“船夫”“渔民”生活和“水运繁华”景象。要按照“修旧如旧”修缮古建筑,依照古建筑风格建设新房屋,积极发展古建民宿。依托蔬菜花卉种植、垂钓等相关产业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农特产品集市和乡村旅游。

金银花产业是枨冲村最新发展的乡村振兴项目。金银花药用历史悠久,3000多年前就开始用于防治疾病,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记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效”;《本草纲目》论述金银花具有“久服轻身、延年益寿”作用。

2023年,枨冲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由村经济合作社牵头,村民以林地入股,建设金银花种植基地,基地产生的经济效益70%归村集体所有,10%归农户所有,20%提留作为基地生产发展基金。

金银花种植基地由村经济合作社负责日常经营管理,李帅平介绍,金银花产业建设由村党总支与全国著名金银花集散地——隆回县小沙江镇沙坪村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发展金银花湘蕾5号、湘蕾2号种植,沙坪村全程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目前已在沙湾组、新港组流转林地36亩,种植金银花1.2万余株。

金银花是成长性植物,生长两年的金银花亩产湿花可达1500公斤,每亩实现纯收益1.5万元。以此为带动,2024年开始,枨冲村以金银花发展“庭院经济”,并逐步拓展金银花深加工,生产金银花茶、金银花露、金银花药品、金银花护肤品等,形成以种植金银花为主、产品深加工为辅的金银花产销链。

在“多彩枨冲/金银花开”展示厅,我们看到许多金银花的衍生品,有金银花茶及金银花清润茶、金银花清妍茶,有金银花水、金银花酒、金银花玫瑰姜枣植物饮料、金银花润喉糖,还有金银花洗发水、金银花沐浴露等。李帅平说,目前枨冲村金银花产品主要是借用隆回县金银花产品品牌,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将打造枨冲村自己的品牌。目前已申请国家注册“金花浪”金银花酒商标。

愿小小的金银花成为枨冲村乡村振兴的“致富花”……

(蒋集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集政

编辑:吴戍疆

本文链接:https://hnxjxqnews.rednet.cn/content/646841/75/141489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