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闻网通讯员 李忠孝 刘花艳 长沙报道
在望城坡街道南家塘社区的一处狭小一室一厅内,住着谢阿姨一家三口——谢阿姨、她的丈夫和儿子。这个家庭被命运打上了特殊的烙印:一家三口均患有精神残疾。窗台上堆积如山的药物,无声诉说着这个家庭与命运抗争的艰辛。然而,谢阿姨始终以顽强的毅力,默默支撑着这个家。
义诊发现危机,紧急介入
3月10日,一场普通的社区义诊活动,却意外揭开了谢阿姨家庭背后隐藏的危机。望城坡街道民政服务站协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在南家塘社区开展义诊时,注意到谢阿姨面容憔悴、身体消瘦。医生现场询问身体症状,并进行了抽血化验。体检结束后,民政服务站工作人员陪同谢阿姨前往超市购买生活物品和蔬菜,随后护送其回家。交谈中,工作人员了解到,谢阿姨已持续出现吐血丝、尿血等症状3日,却因身体出行不便、就医困难而迟迟未去检查。
望城坡街道民政服务站协助谢阿姨就诊。
生命警报拉响,多方联动救援
3月11日,望城坡街道民政服务站从卫生服务中心获悉谢阿姨的两次抽血化验结果:血小板数值仅为5,远低于人体100-300的正常范围。情况危急,民政服务站立即陪同谢阿姨前往长沙市第四医院就医。验血结果让医生面色凝重,告知谢阿姨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要求立即住院。在征得谢阿姨本人同意后,民政服务站迅速行动,协助办理住院手续,与血液科医护人员沟通情况,并第一时间电话联系谢阿姨的弟弟、妹妹同步病情信息,同时向街道、社区报备反馈。此时,谢阿姨的疾病诊断尚未确定,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就此展开。
望城坡街道民政服务站积极与医生沟通。
医疗护航,搭建“生命之桥”
望城坡街道民政服务站迅速搭建起一座“生命之桥”,全力守护谢阿姨的救治之路。鉴于谢阿姨家庭的特殊情况,民政服务站化身“临时家属”,协调专业护工24小时陪护。工作人员多次通过电话、面谈与主治医生交流,实时追踪血小板数值波动曲线。同时,动员谢阿姨的弟弟妹妹给予关怀支持,并实时向亲属、街道、社区反馈病情。
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心包积液等多重疾病后,治疗陷入两难。常规激素治疗效果甚微,医生建议使用人免疫球蛋白,但费用昂贵且医院无货。遵循谢阿姨自决原则,自愿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后,民政服务站迅速行动,2小时内联系辖区5家大型药店,并通过望城坡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协调药源,落实药品冷链运输保障,确保谢阿姨的后续治疗不受影响。
生活保障,筑起坚实屏障
谢阿姨住院后,家中老伴和儿子的生活自理成为难题。望城坡街道民政服务站、社区及志愿者迅速行动,共同入户关怀。他们代采购新鲜蔬菜、主食送上门8次,整理家中杂物、过期变质食物,并即时了解居家生活状况,叮嘱居家安全事项。此外,工作人员还带领谢阿姨的老伴和儿子一起外出买菜2次,教授基本生活常识,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民政服务站还陪同谢阿姨的老伴前往湖南省脑科医院就医买药,将琐碎的生活细节转化为系统化保障,让谢阿姨无后顾之忧,安心治疗。
联系谢阿姨弟弟来医院探望。
心理抚慰,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疾病的阴影与家庭的困境让谢阿姨一度陷入焦虑。民政服务站通过日常探望、电话沟通做好安抚工作,耐心倾听、持续陪伴、不断鼓励,逐步消解其焦虑情绪,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工作人员及时将谢阿姨病情转好的情况反馈到老伴及儿子,纾解其紧张不安的情绪,并动员谢阿姨的妹妹通过电话、视频给予关怀,弟弟到医院探望,让谢阿姨感受到家人的关爱。社区也持续跟进情况,给予关怀。
18天生死博弈,生命之光重燃
“感谢政府,感谢社工,是你们救了我的命。”经过18天的生死博弈,谢阿姨的血小板数值终于回升。出院后,她通过药物保守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望城坡街道民政服务站对接协调资源,协助谢阿姨找到家庭护理,安排好日常生活,并定期回访、动态跟踪,延续照亮未来的光。
在这场生命接力中,民政服务站既当“联络员”,又做“守护者”,用专业与温度诠释了基层民政工作的深刻内涵。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困难面前,总有一群人愿意伸出援手,为生命保驾护航。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李忠孝 刘花艳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jxqnews.rednet.cn/content/646948/52/1488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