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后湖新村开展“漫山红遍,手里杜鹃”科普活动:以自然为媒,播撒科学种子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韩佳 吴菲娜 编辑:吴戍疆 2025-04-15 09:20:12
—分享—

湘江新闻网4月14日讯(通讯员 韩佳 吴菲娜)为深化儿童科普教育,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兴趣,4月13日上午,桔子洲街道后湖新村联合湖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区校共建”项目部,以“漫山红遍,手里杜鹃”为主题,举办了一场融合自然教育与创意实践的科普志愿活动。通过知识科普、趣味互动与手工创作,为社区青少年打造了一场科学与美学交融的沉浸式课堂,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与生态意识的全面提升。

志愿者与小朋友合影_副本.png

志愿者与小朋友合影。

科普课堂:从诗词到生态,解码“山石榴”的生命智慧

“杜鹃花不仅是白居易笔下山石榴、映山红的诗意意象,更是亚热带生态系统的天然哨兵。”活动伊始,主讲人曹若曦以古典诗词为引,结合多媒体课件,带领孩子们走进杜鹃花的科学世界。从杜鹃花的革质叶片、喜阴耐寒的独特习性,到其药用价值与文化象征,孩子们通过高清图片与实物标本,系统学习了杜鹃花的形态特征与生态功能。

主讲人讲解杜鹃花知识_副本.png

主讲人讲解杜鹃花知识。

“为什么杜鹃花被称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它的根茎如何适应高山环境?”在互动问答环节,孩子们化身“自然侦探,通过分组讨论与角色扮演,深入探究杜鹃花的生存智慧。

指尖科学:扭扭棒“绽放”生态教育之花

理论需与实践共振。在手工创作环节,孩子们手持扭扭棒、胶带等材料,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逐步还原杜鹃花的钟形花冠、簇生雄蕊与卵形叶片。通过“解剖”模型结构,孩子们直观理解了杜鹃花的传粉机制与适应性特征。“原来花瓣的斑点是为了引导昆虫传粉!”一名小朋友兴奋地展示作品,眼神中闪烁着探索的亮光。

小朋友完成手工杜鹃花的制作_副本.png

小朋友完成手工杜鹃花的制作。

活动还融入“生态守护者”主题,引导孩子们思考杜鹃花在涵养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一束束手工杜鹃花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成为传递生态保护理念的载体。

双向赋能:高校资源下沉,共绘科普教育新图景

“孩子们对植物细节的敏锐观察远超预期,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科普教育的价值。”一名生科院志愿者感慨道。此次活动不仅是知识的单向传递,更实现了高校与社区资源的双向融合。通过“区校共建”平台,生科院将专业课程转化为社区服务实践,志愿者在教学设计、沟通协调中提升了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后湖新村负责人表示:“此类活动为青少年打开了亲近自然的窗口,也为高校学子提供了践行使命的舞台。”未来,后湖新村计划与生科院深化合作,打造“萌芽科普”系列品牌,推动科学教育常态化、生活化,让更多孩子在自然探索中厚植科学精神与生态情怀。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韩佳 吴菲娜

编辑:吴戍疆

本文链接:https://hnxjxqnews.rednet.cn/content/646948/58/148679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