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邻里互助谱新篇 银龄辉映暖夕阳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黄诗意 龙卓茜 编辑:吴戍疆 2025-03-05 16:53:51
—分享—

湘江新闻网3月5日讯(通讯员 黄诗意 龙卓茜)3月4日上午,观沙岭街道滨汇社区活动中心传出悠扬的琴声,有着长达30年的音乐教学经验的吴朝晖手持指挥棒,带领着80位银发学员练习《桃花谣》的合唱。这是滨汇社区2025年开设的首期公益音乐课堂,也是该社区构建"低龄助高龄"养老服务体系的最新实践。当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老人们神采奕奕的脸庞上,一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动人画卷正在这个充满温情的社区徐徐展开。

银龄互助:从"被关怀者"到"助人者"的身份蝶变

"袁娭毑,今天咱们先量个血压,等会儿给您剪个新发型。"在3月4日社区开展的关爱独居老人、高龄老人、残疾人活动的暖心活动中,身着红马甲的周阿姨轻轻叩响独居老人袁奶奶的家门。作为"暖夕相伴"志愿服务队的核心成员,这位62岁的退休教师每周要走访5 户高龄老人家庭。在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工整记录着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用药提醒乃至饮食偏好——这是滨汇社区"敲门行动"开展三年来的服务缩影。

微信图片_20250305144336.jpg

"暖夕相伴"志愿服务队成员上门帮扶高龄老人。

这支由50余位平均年龄60岁的低龄老人组成的志愿团队,正在重新定义传统养老模式。社区通过精准摸排,将身体健康、热心公益的65岁以下退休居民编入服务网格,与70岁以上需要帮扶的高龄老人形成"1+N"结对机制。从代购生活物资到陪同就医,从检查水电安全到节日陪伴,志愿者们用"近邻式服务"织就覆盖全社区的关怀网络。

"过去总觉得自己是家庭负担,现在每天微信步数过万反而精神头更足了。"志愿者李叔叔边为老人修理纱窗边感慨。“不少老人跟我们反应,参与志愿服务后,低龄老人的抑郁情绪下降了很多,每天都充满干劲。”这种"双向治愈"效应让滨汇社区相关负责人备受触动:"当老人们从服务接受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他们眼里的光芒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专业赋能:银发智慧点亮精神家园

周二上午的音乐课堂里,吴朝晖的教学笔记本密密麻麻标注着每个学员的声部特点。"气息要像吹蜡烛般均匀""这句歌词要唱出对春天的期盼",她时而示范演唱,时而用钢琴伴奏,将三十余年音乐教育经验转化为适老化教学方案。自2023年组建"彩虹桥艺术团"以来,这位退休音乐教师已累计开展公益声乐课100余课时,捐赠教材130册,培养出能完整演绎《黄河大合唱》的社区老年合唱团。

微信图片_20250305144331.jpg

社区声乐公益课堂人气爆棚。

无独有偶,在滨汇社区,像吴朝晖这样的"银发专家"正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彭云霞便是其中一员,她拥有研究生学历,是湖南省特级教师,退休后,一腔热忱投入到社区的公益事业中,利用自身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帮助大家疏导心理压力;书法协会会员陈叔逢年过节都会在社区活动中心挥毫泼墨,一幅幅书法作品引得居民们驻足欣赏,更让社区活动中心的走廊变成了流动艺术展厅。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老人聚集起来消磨时间,而是通过专业赋能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社区相工作人员小芳展示着活动记录:腰鼓队、舞蹈队、模特队登上市级文艺汇演舞台,受到《湖南日报》《指尖岳麓》《湖南经视》等新闻媒体报道和社会各界的赞誉。这些成果印证着志愿服务从"量"到"质"的跨越——当长者的智慧与经验被充分激活,社区养老便升华为文化养老、价值养老。

多元共治:构建全周期养老生态圈

每周一的义诊台前总是排起长队,护士杨洋熟练地为86岁的王爷爷测量着血压:"低压稍高,咱们把晨练时间调整到太阳出来后再出门。"作为社区"健康守护"项目的合作单位,观沙医院不仅定期派驻医护团队,还开通绿色通道,随时准备为登记备案的急症老人提供及时救治。这种"专业机构+志愿力量"的协作模式,正在滨汇社区基层治理多个服务领域复制推广。

微信图片_20250305144325.jpg

滨汇社区义诊现场。

在雷锋日特别行动中,滨汇社区展现出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暖夕相伴”志愿服务队首当其冲,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老人;社区工作者将长沙银行各支部捐赠的慰问物资准确送到80岁以上老人的手中,传递着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物业公司针对老年群体组建应急维修队实现15分钟响应呼叫等。社区还为辖区内100余位6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了意外险,为辖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份保障。这种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使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转变。

社区活动数据库中实时更新着"暖夕相伴"志愿队的服务动态:累计开展上门服务216次,参与文体活动48场,协调邻里关系、助力社区基层治理168次。更令人欣喜的是,志愿服务正形成"滚雪球"效应——受助老人中已有12人主动加入服务队,这种"助人-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让滨汇社区的养老生态焕发出勃勃生机。

向善而行:书写新时代养老答卷

傍晚时分,社区广场响起熟悉的旋律,二十余位身着演出服的老人在吴朝晖的指挥下排练新曲目。围观人群中,前排银发夫妇随旋律打着节拍,带孙辈的夫妻把孩子架在肩头张望;年轻情侣举着云台相机拍摄发梢飞金的特写,连推车卖糖葫芦的小贩也驻足哼唱……这些温暖瞬间,共同勾勒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图景。

"养老志愿服务不是单项输出,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彼此照亮。"滨汇社区相关负责人望着广场上其乐融融的场景如是说。当"低龄助高龄"从创新理念转化为可持续机制,当志愿服务从个体善举升华为社区文化,这里的长者正用银龄智慧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养老的生动注脚。在春意渐浓的时节,更多关于温暖与希望的故事,仍将在这片充满人间烟火的土地上持续生长。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黄诗意 龙卓茜

编辑:吴戍疆

本文链接:https://hnxjxqnews.rednet.cn/nograb/646947/97/1475195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新闻网首页